2017年1月12日 星期四

李笑來談公眾溝通及表達:讓所有人都聽你的,會溝通就成功了一半

上回提到,在李笑來的《斯坦福大學創業成長課》,光「溝通」那一章,就值得專門為那章寫一篇。

其實,精確一點來說,這章談的主要是「溝通」中的「公眾溝通」,章名聽起來就如雷震耳:「讓所有人都聽你的 會溝通就成功了一半」。讓我為這個題目下個註腳,當你不會溝通,你失敗的機率可能大過一半


無論演說或簡報,很多人都會強調要「了解聽眾」。李笑來當然也沒漏了這一點,但你知道他在這章的一開頭提綱挈領地提的是什麼嗎?不是了解聽眾或掌握聽眾,而是一開始就做對,要做自己

我對這點感觸良多。許多人常常為了上台的效果,去學很多公式,企圖把說服台下聽眾當作第一要務、把感動變成一種可以被量化的要素。

我之前也寫過好幾篇文章,還承蒙一些人指正,誤以為我過度注重技巧。實際上,技巧是一種放大器,你不可能只靠示範技巧就能完成一場公眾表達,你當然還是該有內容,而且內容才是重點

李笑來講內容也講的深刻,他說,很多人跑去問他,自己的演講該怎麼開頭?他反問對方,你只有開頭有問題嗎?其他內容的部份呢?對方有自信的說,自己的內容都很好,只是不知道該如何開頭。李笑來於是聳聳肩的說,那就跳過開頭,直接進入精彩的內容就好了啊!

看到很多大師名人的出色演出後,很多人完全把上台表達或溝通這件事的進行步驟反過來了!許多名人講故事講得無比生動而又讓人感動,所以我也來講個故事吧!很多演說或簡報書上有寫,用故事來開頭,容易激起聽眾的興趣,所以後面該怎麼鋪陳或連結先不用管,先絞盡腦汁想個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故事再說。

我自己的觀察是如此,顯然李笑來的觀察也是如此。他在書中是這麼寫的,「你我皆凡人」,假如他這句話你還嫌太過文謅謅,讓我比較粗鄙的轉譯一下:「你以為你自己是誰啊?」川普無論講什麼,都會引起全世界的關注或騷動;你若和川普用同樣的調調或用詞講話,有人會理你嗎?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柏講個故事會有人聽,但你若講一樣的故事,你覺得聽眾會一樣的信服嗎?李笑來說的好:當你只是個普通人,聽眾絕不可能盲從;他們即使不抗拒,也不可能一開始就信服。

做好自己,作者給了三個具體的建議:(1) 千萬別裝、(2) 使用自己的語言、(3) 只說自己相信的話。

要成為一個專業講師的道路上,我曾經吃過不少苦頭,因為有些人對我的風格不認同,更有些人對我的見解也不認同。「真的嗎?可是別的老師不是這樣說的喔這種話我聽過的次數,多到不能再多。

之前也是英文補教名師的李笑來,也在書中舉了個”sloth”這種動物(是的,就是「動物方城市」之中那隻慢到不行的快俠),到底該譯做「樹懶」還是「樹獺」的經驗。明明該譯做「樹懶」,但是台下的學生紛紛指正他,那個字該譯做「樹獺」,但其實真的是「樹懶」而非「樹獺」。類似的例子在我自己身上也發生不少,因為三人成虎和積非成是這種事情,無論在哪個國家都一樣多見。


我可以選擇媚俗,照著市場的期待或客戶的要求來走,但我選擇忠於做自己,雖然比較辛苦些,但也慢慢的被大家接受了。當我站在台上,有多少人會覺得我講的很糟呢?應該不多吧!那不是因為我的公眾表達或溝通的技巧很好,而是因為我相信我講的,而我也只講我相信的。

有一句流傳甚廣的話是「當你成功時,講的屁都是對的;你若沒成功,講的話再對都是屁」。這句話流傳之廣,很多人甚至紛紛引用的很開心。我倒是很懷疑,這句話背後的涵義,究竟是叫我們不擇手段追求成功呢,還是要用一大堆自己都不相信的屁話堆積出自己的成功?

或許是因為我一開始不是靠講話維生的吧!每個人追求的成功不同,但我們即使有最廣義的成功來說,也應該是成就了某項讓自己乃至大家都能認同的事情。就我自己的經驗來說,單就成就一件事情來講,既不必然要說太多的大道理,事後也不見得一定要著書立說,好像一定要讓大家相信我。真的相信那句話的話,可能總把「成功」和「有名」畫上等號;但「有名」真的是一種成功嗎?海倫清桃現在顯然聲名大噪,知名度來到她個人生涯的最高點,但你會覺得那是一種成功嗎?你會羨慕她現在的遭遇嗎?

你也許會說,那是因為她說謊啊!她得到的是一種負面的名聲呢!我一點都不支持海倫清桃那種說謊的行為,但我曾經親眼見證過,有些名人可以大言不慚的在雜誌上公開呼籲大家歹路不可行,但他指責批判的那種行徑,正巧是我在一個月內還親自見過他本人在做的。像這種行為,和說謊何異?

所以,當你還在聽那句成功和屁之間有何等關連性的屁話時,我雖然書念得不多,我反倒更懷念起「德不孤,必有鄰」那句古語,更勉勵自己要能繼續不憂讒、不畏譏

做自己而千萬別裝、使用自己的語言、只說自己相信的話,笑來的這番體認和指導,讓我忍不住再三咀嚼(順便一提,重寫一遍,正是實踐他在文中提到的「重複」技巧)

他的另外一個觀點也很有價值,李笑來認為公眾溝通或公眾表達,依目的不同而有以下五種類型

1.     教學(Teach

2.     告知(Inform

3.     探討(Discuss

4.     分享(Share

5.     鼓動(Inspire

他認為,上台的人得搞清楚自己是為了什麼目的而上台,才能給聽眾他們想要的,而聽眾最想要的是有所收穫。

對他來說,上台者最常犯的錯誤之一,就是誤以為自己在分享,但其實在自己對自己所講的並沒有百分之百把握時,萬一使用分享的套路或抱著分享的心態,很容易面對聽眾的質疑或失去聽眾的信心;萬一只是狼狽下台,還不是最糟的狀況。更糟的狀況是,他不願意和現場聽眾一起探討或討論,最後反而聽眾一起聲討他,讓他更下不了台。

簡單說,該和聽眾一起探討時,你卻把場面搞成分享,你可能會製造出一種自己連收拾殘局都收拾不起的局面。同樣的,我們看到很多人想要做一場鼓動或激勵型的演說,卻覺得台下反應普普,不要以為是自己的技巧不夠好,或是自己的故事不夠吸引人,而是因為你企圖把一個該告知大家的事情,誤編成一場鼓動或激勵型的演說。連目的都搞不清楚,又怎麼能達到自己的目的?

所以,不要以為一場課程就能把你變成出色的簡報者或演說家,你應該要先能知道自己欠缺的是什麼,然後再去選擇補強的方法或需要的課程。萬一你欠缺的是技巧,那麼一個拆解並演練技巧的課程可能對你有益;萬一你想要發掘自己的故事,探索自我的課程或活動可能會對你有幫助;萬一你只是疏於練習而每次都會出錯,你需要的可能不是去上更多課程,而是讓自己有更多上台練習的機會。

我自己的談判課程也是如此,我真的感覺目前的報名熱潮大多都是錯愛,我並不覺得每個人都應該來上這個課程,而我同時也覺得,很多真正需要這個課程的人,反倒一直沒有機會報到名、或根本沒有機會知道這個課程,這是為什麼我一直期望自己能在下半年就改善「一談就贏」公開班報名方式的原因,因為我想讓更多有需要的朋友都有機會能來上。

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在好幾篇文章中不厭其煩的跟大家說,假如你不認為談判可以協助你改善自己在工作或生活上的處境,你也不認為談判可以讓你解決問題,又或者你始終認為談判只有你贏我輸的零和式談判,那你真的不該來上我的談判課程。我必須要老實的跟你說,我的談判課程不是口才無礙型的溝通,更不是那些心靈雞湯式的協助信心建立的課程,我的談判課程就是談判課程,而且就只是談判課程,我聚焦在用談判力解決各式各樣的問題,別無他想,也別無他用。與其跟大家一起擠破頭來搶一堂你未必需要的課程,建議你還是先好好思索自己的目的和需求,再去選擇適合你的課程。

回到李笑來的這本書,整章絕不止我寥寥數語帶過的這些內容,今天這篇甚至算不上是重點整理,因為從心態、技巧、再到如何調整以避免錯誤,本書的這章實在包含的太廣了,建議每一位要上台演講或簡報的朋友都應該自行再仔細讀上不只一遍,相信會給你很多收穫。

我最後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他引用知名指揮Benjamin ZanderTED的演講(影片連結點此)所帶給他的感想,我自己把這段叫做「產生激情七部曲」,而且做了個如最上方的圖,讓大家更容易了解。
 
想要讓自己在台上的講話更帶有情感?若我們把情感的極致稱之為激情,其實激情也是有方法和套路可以養成的。這個過程或許需要時間的淬鍊,但我們起碼知道自己正往一條正確的道路向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