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8日 星期日

親子旅遊,不只豐富了我們彼此的生命,更有助於孩子建立屬於他自己的觀點

突然在FB上看到自己的照片,當場嚇一跳。仔細一看,原來是我親愛的老婆大人寫的,但低調再低調的她,既沒有把這篇放在自己的FB上,也沒有知會我一聲,讓我和每個路人一樣(甚至還比大家更晚些)看到自己的照片和旅遊經歷,感覺真的好怪。

雖然我自己是有些害羞,但老婆大人的觀點那麼讚,當然忍不住要分享給大家。(老婆大人寫的親子海外旅遊推薦請點此

旅遊,是我們一家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10年超過10次以上的國外旅遊,去了10個不同的國家,而這還只包括那些有帶小孩出遊的旅行,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這應該都不算少了。尤其這10年中,還包括中間有幾年我在負責一家跨國公司的亞洲區業務時,而那幾年,我可能一整年都不會帶家人出國旅遊一趟,理由無他,我每天飛來飛去的飛到快受不了,搭飛機搭到完全沒有休假的感覺;再把那幾年扣掉,你就可以知道我們這幾年有多麼努力的享受出國旅遊這件事。

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從小就覺得出國是件很酷的事情,但當時的家庭環境並不允許。18歲那年,我終於第一次搭飛機出國了!雖然比很多人晚了許多,但我還是很興奮。

我第一次造訪的國家是英國。踏出國門,才發現自己的英文相當破,去點東西吃時,店員問我要外帶、還是要內用,我居然需要對方講5遍才聽得懂。我的英文一直到出社會之後都不好,但那不影響我想把英文學好的決心。雖然進展的很慢,但我還是強迫自己一天天的進步。到後來,我居然在公司臨時要求、而我根本連要考些什麼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多益(TOEIC)拿到980分,連我自己都感到訝異。

去英國那趟,雖然是我第一次出國,我的英文當時又差的不得了,但那不影響我想要冒險的決心。在那個別說google了、連網際網路都還不那麼盛行的年代,我居然自己一個人找到了小說中福爾摩斯的住家;又有一天,我們全團要從倫敦去格林威治,但我們幾個人錯過了接送巴士,我居然帶著大家又坐地鐵、又搭船的趕上了我們的團,我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回頭想想,要不是那趟的英國行,我可能還不知道自己有那麼強的危機處理能力,也讓我未來愈來愈敢於面對未知的挑戰。

我不以出國旅遊為滿足,而還是一直希望能出國留學。經濟因素是個重要的考量,但工作了幾年之後,我再也忍不住自己想要留學的欲望,雖然錢還沒存夠,但我的年紀也老大不小了,所以我毅然決然的跑去美國留學。

其實,錢不夠,總有辦法可想,而實際上我也真的想辦法把書唸完了。當時我最大的顧慮其實是,快30歲了,回國後若要投入不同的產業,那我豈不是又要從新人做起?我要花多久,才能適應新的業態和新的工作環境?

後來證明,比別人晚起步,那自己只得學得快一些;不想被別人笑說年紀一大把了還做那麼差,那就只能比別人做的更好一些。

後來的經歷,許多朋友都知道了。我所經歷的業種之廣,和我打破的紀錄之多,大概很少人能望其項背。我永遠相信,在世界的很多角落,還有許多人比我強,而且強的多。所以,我要更努力,努力讓自己更好。

去年,我第一次一個人帶女兒出國,目的地是泰國曼谷。有一天,當我們在空鐵站(BTS)的月台上等車時,不曉得當時聊到什麼,女兒口中突然冒出一句,「失敗可以有100種理由,成功卻只需要找到一種方法。」我聽了好驚訝,因為那正是我平常會對自己說的話,但在無意之間,她不但聽到了,而且還能朗朗上口。


這也是為什麼我那個執著的想要帶小孩出國旅遊,因為對我來說,體驗世界是種在教室內做不到的學習,而跟自己的小孩一起體驗不同的世界,更是我最大的滿足與渴望。

別誤以為我認為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國外生活樣樣都比台灣好。假如是這樣,我不會選擇繼續生活在台灣。相較於很多其他人來說,我相信我有更多的機會和能力在不同國家發展,但我還是選擇了台灣。出國旅遊,對我而言,則是補充不同養分的機會,讓我們能在一個不一樣的環境,學會面對差異的生存之道,也為生活增加一些新鮮感

和女兒一起去了10個國家,每次在回程的飛機上,我都會問她,覺得這個國家好不好玩?有什麼是妳喜歡的地方?有什麼是妳不喜歡的地方?她的分析有時很有見地,有時則充滿童趣。但答案是什麼並不重要,因為我的目的正是要讓她知道,很多事情並沒有標準答案,甚至有些事情在不同國家、會有不同的答案,重點是她能不能有屬於她自己的觀點

畢竟,屬於自己的觀點最可貴。另外,很多事情得要眼見為憑,而不是寄望於不實際的幻想。

舉例來說,在我們今年去美國之前,女兒不曉得為什麼,總好嚮往紐約、覺得紐約是全世界最棒的都市。親身造訪之後,她跟我說,她雖然還是很喜歡紐約,但她喜歡波士頓的氣氛更勝紐約。


未來,我想我們還會繼續我們的出國旅行。未必一定要去挑戰不同的國家,但我們還是很珍惜這樣一起出遊的機會,我希望,在我女兒的眼中,她不只繼續能看到不同的世界,她也能有機會從不同角度看到自己的父親。


延伸閱讀之一:不知道該怎麼教小孩英文的爸爸

延伸閱讀之二:自在交談力

延伸閱讀之三:讓我好羨慕的30天美國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