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1日 星期一

從戴勝益的百元喝到飽書屋,來看台灣從來不缺的一窩蜂

以前,出門旅行,多的是跑去各景點,為的好像就是拍一張「到此一遊」的照片。現在,旅行的安排逐漸朝向「慢活」,越悠哉越好。

就像今天,早上原本安排了個逛街行程,但在飯店游完泳後累了,在泳池邊躺著曬太陽好舒服,一家三口乾脆就睡到中午再出門。

既然慢活,就多了時間和另一半聊天。老婆看到臉書上一則戴勝益開益品書屋的新聞,因為我當年也待過出版業,所以就順口問起我的看法。

我當時只知道這個消息,而還沒看過那則評論(戴董,「社會企業」不是這樣玩的 )。順口和老婆聊了起來,看到她眼中難得透出有些崇敬的眼光,我就知道,自己隨口胡謅的功力還沒有退化的太離譜,雖然不再唬得住小女生,但能把一個人由小女生一路唬來唬了廿幾年,也算是得償所願了。

假如各位不在意聽個正在泳池畔享受著陽光假期的人胡謅,我對戴勝益書屋的看法如下:

1. 我對「社會企業」的了解並不如那篇評論文的作者來得深刻,所以我無從針對這算不算「社會企業」來評論,即使我也認為,我也看不懂一間喝到飽書屋的社會意義到底來哪裡。

不過,倘若真有去大專院校招募志工這檔子事,我倒是很有意見。

我不知道這裏指的「志工」是什麼意思,但假使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希望一群年輕人不支薪、也不用勞健保的來熱情相挺,這樣的老闆也未免太苛了吧?

我自己是一個女兒的父親,我希望,將來有天她若想要投身志工行列,應該先去看看,這個社會乃至這個世界上,究竟有哪些需要幫助的人。而在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之中,又有哪些人比其他人是更缺乏資源來幫忙的,那我們應該優先去協助他們,而不是幫某些有錢而又手握資源的人來當「志工」。

我自己其實也這樣落實。我行有餘力的慈善捐款中,除了一些長期支持的單位外,我其他的捐款都是盡可能捐往那些名不見經傳、但又真正需要協助的單位。我的力量和能捐出去的錢很小,而我相信很多家大業大的宗教團體等,已經有許多賣油或賣房地產的大企業家支持了,它們不缺我這份杯水車薪,但這個社會上還有許多其他人需要我們的幫助,所以無論出錢或是出力,我都寧可默默地找些小單位去協助。

2. 台灣人真的很喜歡一窩蜂。我還沒去過那間據說大排長龍的書屋,我想在可預見的未來,我也找不出什麼動機讓自己去排隊。

這樣的商業模式(我不敢說是噱頭,因為戴董創立的王品集團何等之成功,他背後有什麼神機妙算,不是我等凡夫俗子所能妄然評論的),到底賣點在哪裡?到底是100元就可以把咖啡和茶喝到爽,還是不用錢就可以免費把書看個飽?

若是前者,就像星巴克的買一送一,我見過有很多人去排隊,但我自己從來沒有去排過隊。我相信,人生永遠有很多其他選擇,而任何只需要花100元就能換取的事物,恐怕不值得我花排隊的時間和精力去換取。

若是後者,許多圖書館的藏書驚人的豐富,而且環境愈來愈讓人流連忘返。別説高雄總圖那種地標級的圖書館,之前專程造訪,只恨自己行程安排的太滿、沒能待在那一下午悠閒的看書;就拿離我家很近的中壢圖書館來說,環境也比小時候那個陳舊的圖書館好上太多,隨時都可以讓我帶著女兒去那邊看上一整天的書。請問,有那麼好的免費資源可以利用,我為什麼還要捨近求遠呢?

所以,當我聽到有那麼多人去戴勝益的益品書屋排隊朝聖時,我不免感嘆,若不是戴董的偶像魅力無遠弗屆,就是台灣人的一窩蜂果然是世界級的強啊!究竟有多少人是想要進去看書,又有多少人是想要不辭辛勞地排隊入場打個卡、向朋友炫耀說「我可是來過了」呢?

3. 出版社、書店、和小型咖啡屋會紛紛倒閉?那篇評論的另一個重點,是戴董此舉將會加速出版業的衰退及造成小型咖啡屋的威脅。對此,我倒不這麼認同。

台灣出版業的危機,從來就不是出版人不認真,而是一般大眾不買書、也不看書。

雖然我周遭不乏全年買書以萬計的朋友,但我不得不説,那些人真的只是少數。

我就遇過兩個總經理級的人物,一位年薪加紅利應該少説破千萬了,但他有次略顯得意的對我説,她太太很喜歡看各式各樣的書,但她只會去圖書館看免錢的,他們夫妻倆鮮少掏錢買任何書。

另一位較年輕的總經理,對每期各家商業類型的雜誌文章如數家珍,熟悉程度甚至在我之上。但是他告訴我,他只看免錢的電子版,也沒有掏錢去買任何一本雜誌。「有免費的可看,為何還要付錢去買呢?把省下的那些錢拿去買股票、或做其他投資,也是聊勝於無啊!」他這樣跟我説。

所以,出版業勢必得找出自己的新獲利模式,否則勢必難逃倒閉的命運。這已經是那一行的宿命,而和戴勝益開不開百元喝到飽書屋沒有關係。

至於用「有錢人財大氣粗的任性」來形容戴董,我覺得有些太過了。我認為,在自由市場的競爭下,每個人都有權去選擇自己鍾情的經營型態。別說戴董他只收100元就能讓消費者任意喝、隨便看了,就算他讓人任喝隨看之餘,每個人進場不是付100元,而是反倒送對方100元,你應該因此而抨擊他嗎?你頂多只能冷眼旁觀地看他能撐多久吧!而那些被影響的業種呢?即使真有影響,也只有摸摸鼻子認了,誰叫他比你更能抓住你的消費者?

話又說回來,我實在覺得出版社、書店、或小型咖啡廳無須為此太過擔憂,因為現在上門捧場的那些人,搞不好根本不是你的目標客群;況且,即使他們去打了卡之後,也未必會對這群人日後買書或買咖啡的消費習性會有任何影響。所以,我們真的不用杞人憂天,而應該把心力專注在更大的問題上,那就是自己如何讓消費者持續上門支持我們

延伸閱讀之一:讓我們一同來實踐「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延伸閱讀之二:當燈會人山人海,台灣人排隊的美德好像就不見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