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8日 星期日

祝我的兩個媽媽,母親節快樂!

母親節,照理來說,應該寫一些和母親有關的文章。

此刻,我卻很難動筆,因為我對我媽媽的印象,可能和很多人對母親的印象很不一樣。


我媽媽在我很小的時候就離開我了。我不知道一般人對媽媽的印象是怎麼樣,但在我的印象中,絕大部分都只有媽媽生氣的打罵,很多人形容「媽媽會溫柔地擦去我髮梢間的汗水,微笑地聽著我講生活中的每一件瑣事」這種情節,在我的記憶中從未發生過。別以為這很悲慘,我想總是會有快樂或親密的時光,只是人會選擇性的記憶,而我的記憶中就是沒有這些畫面而已。

我的爸爸父代母職地把我養大,但他又不是一個很柔軟的人,所以我的童年記憶實在不算愉快。

除了打罵,我還記得什麼小時候和媽媽共處的記憶呢?

尤其在我自己為人父母後,我更覺得她的教養方式很有趣。

小時候的我,比較膽小而怯懦,對很多東西都不敢嘗試。我媽媽覺得這樣一點都不像男孩子,而她怎麼辦呢?當時的夜市,是有現場殺蛇、賣蛇肉湯的。在那個攤子前,除了一條條被活剝掛起來的蛇,還有一籠又一籠的活蛇,堆在攤前做為展示。當時,我大概才三、四歲,我媽媽帶我走到蛇攤前,把我的頭推向那個蛇籠,距離之近,我的臉頰彷彿可以感覺到蛇隔著鐵網對我吐信。

又有一次,我媽媽帶我去我外公家玩。那附近有一座獨木橋,而且真的就是一根大樹幹、橫過一條細細的小溪,表面並不平整,也沒有任何扶手或護欄。

我當然不敢走,我媽媽就頭也不回地自己走過去了,留下我自己在另一頭。接下來,我該怎麼辦呢?我連站都不敢站起來,只好坐在那根樹幹上,用屁股一路轆著轆著才過去。我一把鼻涕、一把眼淚,但我媽媽笑了好久。

別以為我在抱怨自己的媽媽,其實我很懷念那兩段場景。長大後,我雖然沒有變得天不怕地不怕,但我卻不會因為心中對未知的恐懼,放棄去嘗試新事物,也許這都應該感謝她。

沒有媽媽的麻煩,其實來自於上小學。上了小學後,我親耳聽到有同學的家長對他們的小孩說,「不要跟那個沒有媽媽的小孩玩」。那是個單親家庭還不那麼普遍的年代,也是個霸凌這個名詞還沒出現的年代,但霸凌的現象卻早就發生了。同學們不但會嘲弄我,更會把我的帽子、我的便當拿去扔掉。回家向爺爺奶奶哭訴,他們卻只能教我忍耐。

偏偏我在「忍耐」這方面的工夫沒學好,所以一等我長大了、也更有力量了,我選擇的就是直接反擊。

當我昨天寫完「家有兩個爸」後(連結點此),我自己沒有意識到,當我寫下的那一刻,我心裡想的是如何應用到職場及生活,但我卻無意識地想起自己小時候的過去。

為什麼我們應該重視校園中的霸凌問題?不只是因為被霸凌的小孩很可憐,而是一個被霸凌的人,轉身就可能變成另一個霸凌者。假如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我們被迫接受各種不公不義,我們就會誤以為力量才是這個世界的一切,而不會相信公平及正義

我生平最悔恨的事情之一,不是我媽媽在我很小時就離開我,而是我到了很大時才知道這個道理。

「家有兩個爸」讓我心有戚戚焉的另一點,是出現了繼父的角色。

後來,我爸爸再娶了,而我有了個新媽媽。在童話故事中,後母總是個很可怕的角色,但當時很年輕的她,卻願意接受這個角色。我一直很感謝她,因為當時我就是個難搞而對世界充滿怨懟的小孩。接下來,我很快進入了叛逆期,讓我變得愈來愈難搞。

她當時跟我講的一句話,我永遠銘記在心,而且我現在也拿這句話教我自己的小孩:「享受要向下比,成就要往上比」

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們不應該因為別人有什麼好吃好玩的而羨慕,相反地,我們不應該拿自己沒錢、沒經驗、沒靠山當藉口,無論什麼事情,做得比別人好就對了,不應該用任何事情當作自己落後或失敗的藉口。

從求學到出社會,我一路走來跌跌撞撞,但交出的成績單卻都不錯。我沒有真的出類拔萃,但我起碼懂得堅忍不拔,起碼不再是個會被別人笑的孩子。

人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但人卻可以開創自己的命運。我很感謝我的兩個媽媽,我或許沒有感受到母親的慈愛,但我卻學會了堅忍和勇於面對。謝謝妳,媽媽,母親節快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